

錦州市第三初級中學學校理念文化系統
前 言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對于全面落實學生核心素養、拓展辦學內涵、提升學校品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學校文化是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活動文化和物質文化等五個層面的復合體。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前提和基礎,是學校發展的方向性保證和決定性因素。而理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共有信念,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靈魂。
學校理念文化可以將學校內部力量統一于共同的指導思想,匯聚到一個共同的方向,提升為學校特有的文化,從而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正確指引下,我校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發展,也積淀了豐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為使學校“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實現全體師生更高品位的幸福追求,我校對學校傳統文化的優質要素進行了整合提升,充實了新的內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獨具第三中學特色的學校理念文化系統。
第一部分 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
1.定義:核心理念是學校用于指導教育教學行為與管理活動的最高價值標準,是學校一切行為的起點和歸宿,是學校文化理念系統的靈魂。
2.內容:固本承源 守正出新
3.闡釋:
“固本”即鞏固根本。“固本”的要義是立足生命之本。固本是為了回歸生命之真,引領學生賦予生命以意義。有了這種生命之本,才能抵達“本立而道生”的高層境界。
“承源”即傳承淵源。承源的要義是尊重學校傳統。承源是為了傳承學校的歷史積淀。學校的歷史沿革是生命的成長軌跡,承載著歷史使命,孕育著前進動力。
“守正”即守望正道。“守正”的要義是信守教育規律。守正是為了學生的生命成長負責。只有回歸教育本身,才能真正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出新”即求變。“出新”的要義是提倡求變創新。出新是為了發奮圖強,探索新路,隨著形勢的變化和發展,在繼承中追求創新,在平實中展現新奇,不斷超越,以新制勝。
“固本承源、守正出新”作為學校的核心理念,既是學校的優良傳統,也是學校未來的追求,更是學生、教師、學校三位一體共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此核心理念引領下,全體三中人將追求生命教育的本真,在不冒進、不懈怠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條提升學校品質的科學路徑,讓學校成為師生生命成長的精神家園。
第二部分 基本理念
【學校精神】
1.定義:學校精神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自覺提煉的、被學校全體成員認同的精神支柱,它對學校師生具有導向和激勵的作用。
2.內容:從一做起 有一必爭
3.闡釋:
“從一做起”是做事的態度,是辦學的作風。“一” 是立足現實的起點, 也是連接未來的希望。“從一做起”代表務實的精神內核,引導師生要“腳踏實地”。
“有一必爭”是追求的目標,是努力的方向。“一”是敢于爭先的勇氣,也是鍥而不舍的動力。“有一必爭”代表進取的精神內核,激勵師生要“仰望星空”。
“從一做起,有一必爭”是全校師生共同的精神支柱,更是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我校通過倡導務實進取的精神認同,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優勢力量,唯有堅持不懈,繼往開來,才會共譜新篇。
【校 訓】
1.定義:校訓是指長期辦學形成的、對學校全體成員具有規范、警策與導向作用的基本理念,它能概括學校的整體價值取向、獨特氣質、文化底蘊,蘊含師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點和歷史責任。
2.內容:正道力行
3.闡釋:
“正道力行”義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正道直行”,本意為遵循中正的道路并竭盡全力前行。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引領學生讀好書、做真人、走正道、辦實事,而“走正道”是學生成長成人的核心途徑。錦州三中引領學生成長的“正道”即“浸潤真善美、共融天地人”。
“浸潤真善美”即“求真、守善、向美”,就是培養以追求“真善美”為價值取向,在智力、體育、精神、情感方面同步發育的人。期望三中師生都成為一個完整和諧的人,既尊重天地萬物的規律,又有與天地聯結的視野和境界。
“共融天地人”即綜合運用天地人三大要素,達到合而相融的境界。“天”是指客觀規律,正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地”是指條件,“因地制宜”就是這個道理;“人”是指能動實踐,這是人生存立世的根本。
“浸潤真善美”是目標追求,是我們必須堅守的價值觀;“共融天地人”是運作體系,是我們必須遵循的方法論。由此,“正道力行”是三中師生應該終身堅守的思想理想和行為準則。
“求真”即追求規律和科學。“求真”對教師而言,就是要求教師按照教育教學規律辦事,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傳授科學的內容;對學生而言,就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勤奮學習,打下掌握科學知識的基礎;對學校領導而言,就是遵循規律,不斷更新觀念,用符合學校情況和時代要求的理念治理學校。
“守善”即堅守“善”的境界,不斷追求,直到永遠。就是勉勵廣大師生積善心,行善事,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加強道德和人文修養,追求人格、學識、行為和諧統一的完美境界,使我們的道德達到至臻至善的完美境界,做一個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人。
“向美”即向著美好,不懈追求。世界上的一切事理,凡真的、善的,必定是美的。美有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這里所指為人文之美,即通過熏陶浸染,促進學生形成審美的人生態度,自覺追求并達到真善的境界。審美的人生態度包括發現美、欣賞美、向往美、創造美。向美其實就是陶冶高尚的情操,培育美好的心靈,養成完善的人格,從而提升人生的境界和品位。
【校風】
1.定義:校風是學校風氣的總稱,包括師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作風,學校積淀的傳統文化氛圍,以及在學業探索中所形成的風氣。
2.內容:和諧 進取 務實 創新
3.闡釋:
“和諧”即以人為本、知榮明恥、方圓有度、合作共贏;“進取”即自強不息、百折不撓、超越自我、永遠向前;
“務實”即實事求是、力戒浮夸、真抓實干 、講求實效 ;
“創新”即解放思想 、善于探究、勇于開拓 、與時俱進。
【教風】
1.定義:教風就是教師在治學態度、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風氣。
2.內容:尚德 博學 樂教 善導
3.闡釋:
“尚德”即善以修身、誠以立德、嚴以律己、師德高尚;
“博學”即勤奮努力、博聞強識、不斷學習、追求卓越;“樂教”即熱愛教育、有教無類、樂于奉獻、兢兢業業;
“善導”即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講究藝術、善于賞識。
【學風】
1.定義:學風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養成和遵循的風氣,是學習效果和成人成才的保證,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內容: 篤學 慎思 明辨 尚行
3.闡釋:
“篤學”即專心學習,引領學生要專心致志地學習,志于學、專于學。
“慎思”即慎重思考,強調要對所學加以認真思考,不斷提高問題意識。
“明辨”即辨識清楚,有明智的分辨能力,能夠清晰分辨是非、真偽、善惡。
“尚行”即崇尚行動,重視實踐,積極把所學知識落在實處。
第三部分 辦學理念
【辦學愿景】
1.定義:辦學愿景是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趨勢的共同愿景,也是描繪學校長遠戰略目標的綱領性藍圖,是全體師生的共同追求。
2.內容:建師生成長的精神家園 辦人民滿意的品質學校
3.闡釋:
所謂精神家園是指把學校建設成為師生精神得以寄托、慰藉、成長的精神環境,即擁有優美清新的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快樂多彩的生活、高雅溫馨的情調、彰顯個性的激勵場。 營造精神家園最根本的就在于對師生實施精神關懷,即營造民主、平等、公平、關愛、團結、進取、溫馨的和諧氛圍,以激勵師生精神成長。
所謂品質學校是質量、內涵、文化、特色、信譽的集合體,具體體現六個方面即先進的思想和正確的理念是先導;團結的班子和敬業的教師是主體;達標的硬件和規范的管理是基礎;系統的課程和豐富的活動是載體;優雅的文化和獨特的品牌是表現;優秀的學生和社會的認可是目標。
因此,“建師生成長的精神家園”是現代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辦人民滿意的品質學校”是學校管理者的必然責任。我們要為學生的生命成長提供最適宜的土壤,讓學生體驗校園生活的愉悅多彩,讓教師感受職業的幸福感與成就感,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生命成長的精神家園,讓學校真正成為社會認可的品質學校。
【辦學策略】
1.定義:辦學策略是從學校的現實形態中高度概括出來的,為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而著重實施的策略。
2.內容:文化引領特色 課程夯實素養 管理助推質量 品質奠基幸福
3.闡釋:
“文化引領特色”:文化彰顯著學校的品質、精神和價值,是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特色是一所學校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穩定的、有別于其他學校的獨特風貌。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要準確把握學校自身的文化“血脈”和精神特質,凝練文化核心理念,重塑學校精神,將學校精神融入到學校管理行為中,體現在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彰顯在學生日常言行舉止中,要增強認同感,提升引領力,通過學校文化建設引領特色發展,賦予特色深厚的文化內涵。
“課程夯實素養”: 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來自課程建設, 學校只有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特色課程,才能讓學生們有更多的選擇,才會真正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我們要逐步完善學校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反饋、管理指導機制,學校要系統建設與本校辦學目標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建設中,要努力汲取辦學歷史上的經驗,在傳承中創造;要有整體的思考,注重不同課程之間的相互承接和有機融合;要有開放的視野,不論是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還是校本特色課程的開設,都要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使課程結構呈現一種永在的活力;要有長期的堅守,不能奢望立竿見影,注重累積深化。
“管理助推質量”: 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主要取決于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而質量的提高又依賴于學校管理的創新。在工作中要更新管理思想,實現思想統一;要創新學校管理方法,激發教師工作熱情;要創新管理模式,讓所有教師都成為學校的主人,從而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助推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品質奠基幸福”:學校品質是質量、內涵、文化、特色、信譽的集合體。提升學校品質,是貫徹教育方針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呼喚,更是學校內生發展的希求。要提升學校的品質,理念的引領是前提,優秀的文化是支撐,特色和質量是表現,為幸福教育奠基是目的。做有品位的教師,育有品行的學生,辦有品質的學校,這是對學校品質最好的解釋。我們要全力構建最具幸福感的學校,讓每一位教師幸福工作,讓每一個學生快樂成長,優化學校內部管理,堅持“以師為貴,以生為本”,讓校園成為師生生命成長的精神家園。
第四部分 管理理念
【管理策略】
1.定義:指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所靈活采用的適合當時情況的管理方針和管理方式 。
2.內容:底線+榜樣
3.闡釋:
所謂“底線”,就是最基本的要求。這個底線要定得足夠低,低到老師或者學生們認為,這太容易,太簡單,甚至不做到它說不過去。
所謂“榜樣”,就是從這個底線中涌現出來的優秀者。這些優秀者,是最大程度超越底線的人。而管理的秘訣正在于總是表揚“榜樣”,由身邊優秀的人引領方向,讓優秀影響優秀,最后都成為優秀。
管理的策略就在于永不表揚達到了底線的人與事,甚至極少直接批評沒達到底線的人與事,因為它不會將目光與精力,耗費在消極的因素上,而只是毫不吝惜言辭與誠意,去表揚榜樣,言說榜樣,呈現榜樣,用榜樣激勵新的榜樣,以故事引發新的故事,讓細節推動新的細節。
【管理原則】
1.定義:管理是實現各種要素有機結合的關鍵,管理是把各種優勢變成現實的橋梁。學校在管理過程中所依據的法則和標準,就是管理原則。
2.內容:精心 精細 精進
3.闡釋:
精心、精細、精進的管理原則,從根本上就是精細化管理思想的具體體現。精細化管理是學校追求完美和實現卓越的過程,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樹立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精心”強調的是態度,指悉心傾心,樂于奉獻,精心育人。
“精細”體現的是過程,指在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要做到細致入微,認真負責。
“精進”是我們期望看到的結果,要做到日日不懈,精于進取。
第五部分 口號宣言
【學??谔枴?/span>
1.定義:學??谔柺侵赋浞煮w現學校核心意志與辦學特色、用以鞭策全校師生的短句。它可以作為宣傳語使用。
2.內容:
浸潤真善美 共融天地人
引領生命成長 守望教育幸福
春風化雨植沃土 桃李滿園競芳菲
【學校使命】
1.定義:學校使命是學校就辦學理念與教育理想而對外發布的公告。它是學校理性形象的集中展現,是學校對社會的莊嚴承諾。
2.內容:厚植沃土 靜待花開
3.闡釋:
“厚植沃土”展現的是錦州三中生命教育的辦學理念。引領生命成長是我們的宗旨,“辦好一所學校,就是做好一片沃土”。“厚植沃土”就是統籌兼顧,能提供營養豐富的泥土,為此我們要堅持“五育并舉”的育人模式;“厚植沃土”就是尊重個性,能提供不一樣的泥土,為此我們要提供富有特色的課程資源;“厚植沃土”就是懂得給予,不代替成長,為此我們要堅持讓學生自主發展。
“靜待花開”展現的是錦州三中桃李芬芳的教育理想。教育,是耕耘與守候的相約,是仁愛與知行的邂逅。“靜待花開”就是守望成長,不盲目,不懈怠,在管與不管之間,守望教育的幸福;“靜待花開”就是期待百花齊放,不包辦,不僵化,為此我們要堅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靜待花開”就是懂得花開應季的道理,不著急,不冒進,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成長規律。
錦州市第三初級中學
2020年5月
頁面版權歸錦州市第三初級中學所有 遼ICP備11005478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錦州